同城300快餐不限次数_200块钱随叫随到_附近人100块钱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罗保铭在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03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海南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开放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海南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省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海南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扭住科学发展不放,牢牢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着力构建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完成了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海南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过去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五年。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2515.29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1617美元增加到4429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0.12亿元,是2006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2.7:27.4:39.9优化为26.2:28.4:45.4。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海南正成为中外游客青睐的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以洋浦石化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集约化、园区化、高科技含量、高环保门槛的新型工业不断壮大,以汽车制造、软件信息、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特种玻璃、新型建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兴起。绿色、安全的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海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天然橡胶、南繁育制种和水产基地。
  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提升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163.4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2倍,年均增长33.6%。一批重要的交通、能源、水利、民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东环高铁通车开启了海南环岛高铁时代的大幕,美兰机场、凤凰机场双双晋升千万人次机场行列,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新建农村和垦区公路1.48万公里,新增水库库容8.63亿立方米,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5万千瓦,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歌舞剧院等陆续建成使用,文明生态村从6316个增加到12230个,城镇化率从46.1%提高到50.5%。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果最为突出、体制机制彰显活力的五年。农垦管理体制实现了由省部共管到海南省全面管理的重大改革,激发了农垦活力,改善了垦区民生。以下放行政管理权为重点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使各市县竞相发展、活力迸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司法体制、国有企业等改革效果显著。土地林地纠纷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购物退免税、26国入境免签证、游艇管理等国际旅游岛政策施行,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区域合作、对外贸易与交流成果丰硕,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三亚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高尔夫世界杯赛等一批重要外交外事和会展赛事活动成功举办,海南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过去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全省民生累计投入1704亿元,年均增长38.5%,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395元增加到183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6元增加到6446元,基本实现翻番。保障性住房累计开工36.25万套,入住20.15万套,惠及73.14万城乡群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均比国家要求提前实现全省覆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五年累计招生29万人,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让2.86万名边远贫困地区孩子免费享受优质教育。农村贫困人口五年减少18万人。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平安海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是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双赢、生态环境持续优良的五年。五年来,新增造林238万亩,其中新造海防林16万亩。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形成,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1.6%和86%。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建立了对中部生态核心区实施的逐年增长的生态补偿投入机制。我们深感欣慰的是,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森林覆盖率比五年前提高4.9个百分点,达到60.5%,空气质量、河湖和近岸海域水质继续保持全国一流。
  过去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执行,创先争优取得积极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市县乡顺利完成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五年新增党员62854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推进,文明大行动全面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加大了反腐败斗争力度,开展了作风专项整治,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大、政协工作卓有成效,依法治省、公正司法深入推进,统一战线、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增强。
  各级干部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磨砺了作风,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广大群众奋发进取,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明显提高。全省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琼州大地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一个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海南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五年来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的结果,是中央各部门及驻琼机构、驻琼军警部队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热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五届省委,向所有为海南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海南经济总量小、底子薄,综合实力弱,欠发达省情尚未根本改变;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仍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对外开放、社会管理服务的水平与国际旅游岛要求不相适应;基层组织建设仍需加强,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不足;少数干部能力不强、作风漂浮,有的甚至还存在吃拿卡要、受贿枉法等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精神与海南省情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海南开放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必须坚定不移、一任接一任地实施好这一国家战略;高起点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优化结构是海南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做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建设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开放改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不竭动力,必须锐意创新、攻坚破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和更加开放的发展大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最大综合效应;过硬的作风是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领导带头,常抓不懈,形成勇于担当、创新实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和韧劲。这些都是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思想结晶,必将成为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今后五年,是海南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开放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多变,全球资源能源供应趋紧,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潮流。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高度共识和实践选择。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的发展,以人均生产总值4429美元为标志,今天的海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更有条件、更加自觉地实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手中的财富足以保障生存和温饱,现在更有条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更有条件保护生态、普惠民生,更有条件深化开放改革、加强社会管理。
  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省情发展变化的态势,按照中央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为,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企盼。
  实现绿色崛起,最重要的前提是科学规划。这是科学发展的命脉,没有科学的规划,科学发展就无所依循。必须依据国家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全省整体和一盘棋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统一规划,超前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产业项目的合理布局规划,抓好土地岸线利用、城市和村镇建设、重点开发园区和资源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形成全省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与项目的最佳配置,提升海南整体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水平。
  实现绿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撑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是税收、就业、民生、经济实力的源头活水,是发展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和最终的依托。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的绿色产业,培育一批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实现绿色崛起,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开放改革。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是开放改革。24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走向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4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我们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海南迎来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黄金机遇期。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开拓一切能够开拓的市场,创建开放改革的新优势。
  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注重发挥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充分发挥海南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要素资源、国家赋予的经济特区和国际旅游岛的开放政策、背靠13亿国人的消费大市场、省直管市县体制和人口相对较少等比较优势,形成叠加效应,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实现绿色崛起,最终目标就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必须以最大努力,按照国际化标准,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同时不遗余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让全省人民及时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实惠。
  实现绿色崛起,最有力的思想保障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坚持从省情出发,以人为本,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群众急需受益的事,坚决摒弃短期行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努力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基于以上考虑,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的具体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力争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向20:30:50优化。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和库区移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依法治省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实现以上目标,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系,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辛不懈的奋斗。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信心,发愤图强,创新实干,不辱使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三、振兴产业,夯实基础,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在海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必须老老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下最大的力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绿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实力。
  (一)优先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国内消费升级给海南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海南的环境、资源和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消费需求,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以国际化为导向,优先发展提升热带度假休闲旅游业,高水平开发主题公园,加快西沙旅游开发开放,加快发展免税购物、医疗康体、演艺娱乐、邮轮游艇、高尔夫、会展赛事等新业态,强力优化旅游软环境,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高水平开发海南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努力把旅游岛建成文化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航运业;打造岛内外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海南农产品的集散销售网络。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的人居环境,优先发展总部经济,优先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发展服务于中外游客的消费型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规划控制,引导旅游房地产业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完善配套,向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最宜人居的理想居住地。(下转A2版)
  (二)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发展新型工业。发展新型工业是海南壮大经济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港口为依托,以高科技为引领,以节能环保为前提,推动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向园区集聚,积极发展油气化工、林浆纸、汽车和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最大附加值。全力加快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扩能等重大项目建设,把洋浦打造成国家级石油化工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国内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高端特种玻璃产业基地和软件信息产业基地。
  (三)做精做优热带特色现代农业。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海南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巨大。坚持以农产品出口出岛为导向,以提高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优化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强农惠农、科技兴农力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和专业协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管,走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精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进一步向单产要规模,向科技要品质,向岛外要市场,高水平建成国家级的冬季瓜菜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天然橡胶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前提下的畜牧业基地。
  (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我省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也是为维护国家南海权益而肩负的一份神圣责任。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依海兴琼,科学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强海域综合管理和保护,强化对岸线土地资源的科学管控与合理开发,开发开放无居民岛屿;加快南海资源开发,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统筹推进“四方五港”、渔港和专业化码头建设,推进港口、产业和城镇联动发展;扶持提升壮大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五)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绿色崛起的基本支撑,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要按照统筹布局、互联互通、环境友好、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构筑交通、水、电、气和信息五大网络。抓紧实施“田字型”高速公路、西环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扩建美兰、凤凰机场,建成博鳌机场,增辟中外航线,发展通用航空,形成贯通全岛、连接岛内外的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工作。建设红岭、迈湾、天角潭等大中型水利枢纽,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形成全岛均衡、协调的水利网络。加快昌江核电、琼中抽水蓄能电站、西南部电厂等重要电源点建设,加快全岛电网升级改造和跨海联网二期建设,启动智能电网建设,形成覆盖全岛的安全电网。科学布局、分步建设全岛天然气站线,构建天然气环岛主干网。完善覆盖全岛、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高速宽带基础网络,实现“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和旅游、民生、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打造数字海南、数字城市,建设信息智能岛。我们坚信,基础设施完善之日,将是海南经济的腾飞之时。
  加快振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现阶段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集中一切生产要素,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海南的综合经济实力一定会跃上新的台阶。
  四、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在城乡均衡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进步,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对海南来讲,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消除二元矛盾、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伟大变革,也是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促和谐的一项战略举措,更是建设全省各族人民的幸福家园、实现全面小康、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社会工程。随着海南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我们完全有条件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难得机遇,发挥海南的比较优势,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科学规划、分步重点实施。城乡一体化是一项涉及长远发展的庞大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系统谋划、科学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和完善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5年、10年乃至20年规划,设计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要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未来五年着重在城乡统筹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资源保护与开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城乡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长远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要因地制宜、重点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重点加快海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三亚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探索积累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城乡统筹的新路子。
  (二)加快推进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镇化。海南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不断聚集、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功能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的城镇正由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和产业三位一体的平台,进而发展成为服务业快速兴起、承接中外游客的综合载体。我们一定要适应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向,走以产兴城、设施配套、宜居宜业、特色文化鲜明的城镇化之路。把做强做优中心城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快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建设,支持三亚建设成为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推动儋州-洋浦、琼海-博鳌融合发展,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县城镇和中心镇扩容提质,承接人口聚集,带动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推动三亚海棠湾撤镇设区。促进农垦场部与小城镇融合发展。各市县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文化和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
  (三)大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作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的关键。要大力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努力实现公路、安全饮水、电、沼气、垃圾处理、广播电视、宽带网到村,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产业对接,积极发展依托本地资源的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依法打击违章建筑,适时优化调整村镇结构,引导村庄集中布局、集约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和文明素质。加快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五年减少30万贫困人口。继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丰富内涵、提升水平,到2016年全省75%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促进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四)努力形成统筹城乡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逐步使符合条件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扩展到常住人口。积极扶持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依法发起设立和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保障农民权益前提下,有序规范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和存量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同志们,城乡一体化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业,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需要几届省委带领全省人民长期奋斗,一年接一年、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尽一切努力,让全省城乡居民共享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成果。
 五、深化开放改革,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开放改革。建设国际旅游岛,破除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要靠开放改革。我们必须深入解放思想,以敢闯敢试的担当,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高开放改革的创造力、执行力,努力创造体制机制的新优势,拓宽开放发展的新空间。
  (一)率先实现服务业开放的新突破。这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的国际旅游岛开放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和水平。深入实施更加开放优惠的免税购物政策,引进国内外一流商业企业,加快建设国际购物中心。推进旅游业全面开放,进一步扩大免签证的国家和地区,加大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和提升。推进文化产业开放,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引进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实施国家赋予的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型体育彩票政策。加快推进教育和医疗市场开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支持在琼独资、联合办学办医,积极推进万泉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
  (二)着力打造海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洋浦开发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设立的。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洋浦,进一步指明了洋浦开放发展的方向。经过多年不懈地开发、积累,洋浦开发区正强势崛起,迎来了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必须举全省之力加快洋浦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强力产业支撑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充分发挥洋浦的区位、政策和港口等优势,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壮大产业规模。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离岸金融等政策,发展航运、物流、仓储、中转等业务,创设洋浦石油、化工等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把海口综合保税区建成临港加工物流保税园区。加快陵水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开发开放,创新开发、投融资模式,先行先试国家赋予国际旅游岛的特殊政策,引进一流大企业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文化项目,努力打造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
  (三)积极建设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完善博鳌特别规划区会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三亚、海口以及海南东线国家休闲度假海岸的综合服务设施的作用,吸引更多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和国际性经贸文化活动在海南举办。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拓展海外联谊渠道。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推动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北部湾经济圈和泛珠三角"9+2"经济区。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支持岛内优势产品扩大出口。支持海航等本土企业做大做优,“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努力探索、创造条件,朝着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区方向迈进。
  (四)深化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导向的“省直管市县”改革。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只有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作为一个大城市来布局,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创新规划编制机制、土地供应机制、项目审批机制,打破资源配置的地区、行业、部门和层级壁垒,优化利用土地、岸线、港口、森林、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集中度和整体效益。继续完善省直管市县体制,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支持海口、三亚等地先行先试、做优做强,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五)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是优化发展环境、从源头上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要下大力气把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着力点。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清理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设定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行岛内无障碍旅游,理顺旅游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建立常态化的旅游价格调节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六)继续深化农垦改革。要牢牢把握“三融入”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加快农场属地化改革,将农场移交市县管理,全面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离,使农垦真正融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支持农垦集团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支持海胶集团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橡胶企业,充分释放农垦资源和生产力的巨大潜能,使之成为海南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
  (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多项改革。加快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国有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切实提高基本公共医疗的服务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度,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质量效益。打造多元化投融资主体,鼓励企业以发行债券、上市等多种形式融资。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提高到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高度,出台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投资目录,放开市场准入,增强各级政府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的服务职能。根据国家要求,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林场改革等其他各项改革。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这是当前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要求,也是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社会有序运转的迫切需要。把社会管理作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深化社会管理机构改革,将管理职能、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完善群众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对虚拟社会、各类社会组织和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强制度设计,完善法规规章,明确责任主体,确定规范管理的标准和任务,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对民生事业、旅游市场、交通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失地农民安置等创新管理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24年来,海南经历了由建省办经济特区到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两次飞跃,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改革。这是海南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央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当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造国际旅游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利于刺激消费、开拓市场,增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内生动力,两者良性互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普惠标准不断提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资源重点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
  (一)全力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坚持“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确保到2016年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38%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管理等各项制度,保证建筑质量,完善设施配套,加强社区管理,确保公平供给、及时入住。大力实施农村危房和库区移民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千方百计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坚持把增加收入作为重点民生大事,列入对市县的重点考核指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每个失地农民家庭、零就业家庭和贫困家庭有1人以上就业,五年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中小微型企业担保贷款、农民小额贷款的支持,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和农民生产;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抓好“菜篮子”工程,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年年有改善。
  (三)加快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继续深入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促进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继续支持海南大学实施“211工程”,推动我省高校进入国家“2011计划”,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特色。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把引进和培养好校长、好教师作为一项战略工程,逐年实施,大力提升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一卡通。健全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孤、残、老等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社会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确保保障标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高保障基金的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人人享有标准不断提升、管理规范有序的社会保障。
  (五)大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向边远山区覆盖,建成辐射全岛的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和1小时三级医疗机构服务圈;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充实社区和农村医疗队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大力开发南药资源,发展中医药事业;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较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六)加快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供给有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琼剧、黎锦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传承,扶持创作一批乡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品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海南创建活动。层层落实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切实加强维稳力量建设,打造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隐蔽战线和国家安全工作;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改进信访工作,下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增强消防安全、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只要我们真情投入、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普惠水平,海南人民的综合生活质量一定会走在全国前列。
七、坚持生态立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随着开发建设强度加大,海岛生态的脆弱性时刻提醒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强化全民生态自觉,实施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责任。
  (一)大力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植树造林既是绿化美化,优化生态环境,也是增加森林碳汇,拓展发展空间。要加快制定和实施绿化宝岛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民参与,在道边水边、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巩固天然林和海防林保护建设成果,打造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城郊湿地公园,营造全岛天然大氧吧。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种树,优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果树,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努力达到62%,森林总碳储量超过6000万吨,各市县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空气清新、四季花开的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二)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岛。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加大对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水泥、林浆纸、石化等产业的循环经济,推广“养-沼-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洋浦、昌江等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电、气电、核电、户用沼气和工业沼气、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适度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在全省公共领域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普及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建设绿色照明示范省。普及太阳能建筑技术应用,建设绿色建筑示范省。推广新能源汽车,海口、三亚的出租车、公交车要率先普及,建设绿色交通示范省。在旅游度假区推广冰蓄冷区域集中供冷。到2016年末,力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城镇新建住宅建筑70%以上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三)严格依法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坚持上项目决不降低环保门槛,开发水平不高,宁可不开发,也决不为了一时的经济指标而破坏生态、失掉长远发展的本钱。依法依规、严格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生态核心区、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在严格保护热带雨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开发森林旅游,积极拯救海南长臂猿、坡垒等濒危珍稀动植物,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入侵。运用价格等综合手段严格控制地下水、地热温泉开采,坚决禁止乱挖滥采矿产资源。进一步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建设,提高运行管理效率,项目开发到哪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就要跟进到哪里,到2016年全省主要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加大对五大河流域的保护。强化大气、水体等生态要素的监测,规范建立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重要指标定期公布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核安全与辐射监管及应急处理机制。开展对全岛环境负荷的评估,合理确定中心城镇人口、车辆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容量。
  (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强全民生态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广泛开展绿色景区、绿色酒店、绿色工厂、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层层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核心区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保持环保投入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环境产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企业自主减排。加强生态立法,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就长远保持了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八、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四种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的坚定性,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
  (一)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问题、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确保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海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主流网站弘扬主旋律的舆论阵地作用,规范网络监管,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筑牢全省人民开放改革、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进文明大行动,突出抓好文明诚信建设,努力形成讲文明、重诚信、守秩序、扬正气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真正把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体恤百姓、热爱海南、实绩突出、清廉从政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让扎实干事的老实人不吃亏,让投机钻营者不得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以健全规范的制度保障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创新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促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建设国际旅游岛,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要用优越的生态、优惠的政策、有活力的事业平台和生活保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要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用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新形式培养人才,打破论资排辈重用人才,为海南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四)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力实施“强核心工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全党的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干部作风,关系事业兴衰成败。作风正,民心顺、海南兴。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作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改进作风,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把实干当成一种品格、把密切联系群众当成一种责任、把建设国际旅游岛当成一种使命,以优良的作风树立为民实干、团结实干、创新实干的新形象。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深入治理“庸、懒、散、贪”等突出问题,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贪顺民心。建立健全改进干部作风的长效机制,层层落实作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加强群众监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推行制度廉洁性审查,切实抓好源头治理;推行网上行政、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和网上监管,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中监管、制度在约束中落实;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教育、医药医疗、住房保障、扶贫救灾和涉农资金管理等领域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施政的政治生态。
  (七)发挥党委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用好地方立法权和经济特区特别立法权,加强立法建设创新;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水平。继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普法教育,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积极性、创造性。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社科联、科协、台联、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要进一步增强主权意识和国防安全意识,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南海权益;大力支持驻琼军警部队建设、国防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为筑牢南海长城、维护国家主权尽到地方党委、政府的一份政治责任。
  同志们,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省人民开拓创新,拼搏实干,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